所在位置: 首页>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2-08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塔型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科技投入实现新突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76.26亿元,同比增长13.86%,居全省第七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13.06%;占GDP的比重达到2.41%,比全省平均占比高出0.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七位;占比提高了0.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五位。

(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27.54亿元,同比增长9.3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30%,比2015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比重提高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9家。

(三)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实现新突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2000件,同比增长2.4%,居全省第9位;发明专利授权407件,同比增长24.5%,居全省第9位;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4件。截至2016年底,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1件,较上一年增长26.18%

(四)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实现新突破。康平纳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润银化工、山农大肥业获得二等奖。13家科技型企业和1个创新团队入选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决赛,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占全省授奖总数的1/63家企业荣获全国行业决赛优秀奖;刷新了我市历年获奖纪录。7家院士工作站通过省厅备案。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实现零的突破,1人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类)。全市新增省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试点企业11家,总数达到46家,其中20家企业通过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认证,14家企业晋升为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6位。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打造核心,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立足于我市高层次创新资源匮乏和产业发展需求现状,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主线,着手建设符合泰安实际、具有泰安特色的创新体系,努力解决技术和人才从哪里来、创新成果往哪里去、政府如何搞好服务三大问题,着力打造泰安三线城市创新驱动的核心支撑。

一是成立泰山联盟。举办第三届泰安校()地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暨泰山技术创新与转化联盟成立大会,突出我市独有的资源禀赋和文化环境优势,凝聚国内30余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优质科技资源,组建了泰山技术创新与转化联盟(简称泰山联盟),作为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塔尖中的智囊团资源库。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发布了泰山宣言,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为纽带,以牵手泰山、造福泰安,协作创新、共同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精准高效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市场化进程。年内,举办了中科院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技术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齐鲁工业大学与肥城市政府、省科学院与宁阳县政府分别签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二是搭建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启动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建设,作为发挥塔体枢纽作用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梳理链接行业龙头企业、高端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行业领军人物以及技术专家、关键技术等全球重点科技创新资源,绘制产业创新地图,开发产业导航系统,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精准对接。目前在与国内多家云平台建设顶尖科研单位深入对接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先进地市成功经验,结合泰安实际,多次组织专家论证,探索形成了云平台建设方案,组织公开招标,签订建设合同,委托国内专业机构承担云平台建设项目。

三是加强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继续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认定和培育泰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提升塔基研发和承接技术成果能力的重要载体,围绕研发、转化、交易、服务等担负尖端技术工程化辐射推广任务,新组建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78家,总数达到153家。依托泰山科学院,研究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创新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将泰安市安泰康复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为泰山科学院分院,共建脑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新泰市生物化工产业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二)突出重点,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新技术名牌产品,推动一批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改造升级,培植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优势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经济和特色优势。

一是加大对上争取力度。采取瞄准目标、超前谋划;突出重点、搞好储备;精心包装、跟踪服务三步工作法,支持市域内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重大科技计划,着力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推荐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及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项目80多项。其中,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9项,获得支持资金175万元。山东硕力、泰开重工、国泰科技3个项目列入军民科技融合专项,获600万元支持。泰开高压、泰开特变2个项目获得省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型产业集群专项立项支持600万元。4家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获省400万元建设资金支持。推荐申报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基层科技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25项,立项19项,预计可获得支持资金100万元。争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支持资金608.3万元。完成了国家火炬非金属新材料、输变电器材两个特色产业基地2013-2016年总结,编写了2017-2019年规划,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复核。

二是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围绕输变电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非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做强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自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或研发型机构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及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推动一批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改造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扩张。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比重较上年提高幅度三项指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切实增强了全市各级政府重视程度。深入解读、广泛宣传新修订后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有关政策,组织了高企申报专题培训,会同财税部门审核上报46家高企申报资料,将48家高企纳入高新产业统计范围。

三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实施“1351”工程,突出专、精、特、新特色,通过建立初创型、壮大型、小巨人企业发展档案和创新成长路线图,分类施策扶优扶强,一批发展潜力强、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进我市转调创的生力军。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42家,总数达到652家。14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继续做响创新创业大赛品牌,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等10部门共同组织泰安银行杯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市内外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02个创业团队报名参赛,针对大赛中发现的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和团队,统筹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集聚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做好创业辅导、创业投资、银行授信等多方位支持,示范带动全市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服务,抓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立足产业发展,从提高科技综合创新能力入手,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孵化功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培育科技研究开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创新平台,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全市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总数达到426家,其中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示范中心17家)、省院士工作站23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22家。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目前,全市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达到8家。多渠道吸引高校、科研单位来泰建立独立的技术转移中心,已共建中科院、西安交大、华中科大等7家技术转移转化分支机构,依托母体科技资源,面向我市企业开展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服务。

二是发展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孵化平台建设, 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省科技厅备案,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增孵化面积11.66万平米,新增在孵企业106家。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至2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总孵化面积近64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620余家。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营造适宜创业幼苗成长壮大的局部土壤,6家众创空间通过科技部备案,另有6家通过省科技厅备案,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8家;5家星创天地列入科技部第一批星创天地。贯彻执行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共享科学仪器设备相关优惠政策,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络平台(泰安站)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我市有600多家小微企业加入省仪器协作网平台,享受省创新券政策减免400万元,其中年内新增320家,有260家小微企业获得创新券政策减免300万元,有600台(套)仪器设备纳入省仪器协作网平台,设备总值达4.6亿元。扎实推进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拥有生产力促进中心7家,其中国家级1家;全市专利代理服务机构达到4家,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机构达到14家。全年共实现科技成果登记178件;全市技术合同登记1745项,同比增长20.17%,成交额18.26亿元,同比增长19.97%,完成技术合同受理认证审核23项,金额共计2065万元。

三是推进科技园区和基地建设。今年,牵头起草《关于促进泰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集聚各方面的科技资源,向高新区建设重点倾斜。泰安高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矿山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来,着力构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好的矿山装备企业集聚区,进入山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行列。以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创建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今年新建成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数量累计达到6家,实现了一县一高层次农业园区的目标;新培育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25个,累计达到74家;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产业为主导,辐射带动现代奶业、有机蔬菜、农业休闲旅游与泰山特色农产品开发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实现总产值13.63亿元。

(四)多措并举,抓科技惠民富农工作。着眼全市农业发展现状,立足部门职能,实施了农业良种、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科技特派员、星火富民五大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科技富民强县、新农村民生科技示范三大行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引进和繁育新优特色品种102个,良种覆盖率达98%。充分发挥区域农业技术优势,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工程,突出推广优良品种和优化集成先进技术,建立精品园1万余亩,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21项。组织实施大樱桃提质增效配套技术开发工程,建立示范园1000亩,平均亩增产100公斤以上,亩产量达到850公斤以上,优质果率超过90%,高档果率超过50%,亩增收6500元。组织实施肥城桃提质增效工程,以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高东升为技术负责人,选取了30亩试验田,推广起垄覆膜、施用有机肥、高光照技术,提高了肥桃含糖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肥城桃栽培技术规程,得到省政协刘伟主席的高度评价。与中日友好果园合作,深入实施苹果高光效工程,在全市建立示范园800余亩,优质果率达95%以上,亩均增收4500元。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行动和新农村民生科技示范行动,培育了桑蚕、食用菌、奶牛养殖等县域支柱产业。

二是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新选派第十批科技特派员51人,累计选派549人次,下达148项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向扶贫重点县选派省科技人员21人。科技特派员深入400多个村或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技术指导和服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00余个班次,推广科技成果、新技术1200多项,受益农民人均增收600多元。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整合全市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搭建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覆盖全市农村的目标。改版升级了泰山农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承担建设山东省农村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站点148个,山东省综合信息服务站点70个;建成市级12396基层服务站点90个;开发了泰安市科技扶贫信息管理系统;泰山农科广播节目累计播出3465期;全年开展技术培训33期,培训农民1600余人。

三是大力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泰安市科技精准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实施“62116”科技助推脱贫专项行动这个总抓手。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了《泰安市科技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管理办法》和《泰安市精准扶贫科技指导员管理办法》,统筹解决科技人员工作经费,目前成功组建了以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校长为团长的65人科技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为科技指导员和第一书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市县结合,分两批选派324名科技指导员奔赴464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其中山东省农科院派出40人帮扶东平县,实现了科技指导员所有贫困村全覆盖的目标。整合各类科技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将省科技精准扶贫经费、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经费、市良种工程项目经费、市科技计划中的涉农资金共计483万元捆绑使用,专门用于科技精准扶贫,支持贫困村85个。全省科技扶贫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市举行,我局做了典型发言;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希信出席全市科技精准扶贫会议并讲话;《山东脱贫攻坚简报》、《山东科技扶贫工作通报》和《泰安脱贫攻坚简报》分别刊登了我市科技精准扶贫行动先进经验。

(五)加强管理,抓创新环境优化。积极在全市营造尊重和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一是认真研究制定创新政策和发展规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省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和市委常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实施意见。牵头起草了《关于促进泰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构建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认真编制了《泰安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泰安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泰安市科技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和《泰安市培植知识产权(专利)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泰安市知识产权(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二是加快推进专利事业发展。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分县域开展精准化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强化专利政策导向,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激发全社会发明创造热情。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首次开展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闪电行动。加强了展会执法,多次在泰安会展中心举办的“2016中国(泰山)特种装备展览会“2016中国(泰山)国际矿业装备技术展览会等展会上设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受理点,现场接收专利违法举报。截至11月底,共开展专利执法检查活动9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检查大型商品集散地10多家,检查商品1200多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0件,同比增长20%。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3件,同比增长160%,目前均已结案。有效维护了专利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三是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筹备建设科技银行,对区域内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和担保提供特色金融服务。依托泰山科技创业资金,以贷款担保的方式,为1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45亿元;以贷款贴息的方式,帮助14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15.53亿元,财政贷款贴息达到300万元。积极推动企业通过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3家企业成功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科技板首批挂牌,其中山能大族和大通前沿公司分别争取省股权引导基金417万元和103万元。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促进重大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山东恒升智能停车系统有限公司以8项专利权在泰安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质押后,从银行成功获得贷款500万元,成为我市首例专利权质押担保公司(非银行)成功贷款的案例。目前,我市共3家企业通过专利权成功质押融资2.85亿元,实现了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重大突破。

四是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和规范局系统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抓在经常、严在经常,将两学一做贯穿于科技工作之中,突出重点,严肃纪律,不断激发了党员干部出做合格党员、当创新先锋的激情。《泰安日报》、《泰山公仆》先后刊登了我局主要负责同志理论文章。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继续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主动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全力争创五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和规范化党支部。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整改落实市纪委专项巡查反馈问题为契机,深入自查自纠,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杜绝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生。


?Copyright 2014 泰安市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5017539号   我为网站提意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