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017年全市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8-02-26

2017年,全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泰山创新谷进入实体建设阶段;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83.12亿元,占GDP比重为2.5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连续3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33.32亿元,同比增长18.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76%,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到13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总数达到784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6件,比上年末增加0.55件;落实普惠性科技政策,148家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7.66亿元10家企业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1.23亿元,9家企业获得科技成果转化贷款6050万元;全市技术合同登记2068项,成交金额22.4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6.60亿元。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泰山创新谷建设,不断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一是泰山创新谷功能布局及建设内容不断充实完善。确定泰安高新区高创中心双塔楼布局规划,展厅设计施工全面展开;与北航星科技、全球创新中心达成共建专业孵化器意向,引进专业化的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与北京创业黑马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黑马学院泰安分院及黑马孵化加速空间;与北京易科学合作,面向我市企业提供检验检测及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引进安泰康复、生物医药、工控网络、精密制造、表面改性材料、淀粉塑料、视觉智能等7家高端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建成运行。科技创新资源库、企业信息资源库建设逐步完善,搜集1000余家企业信息数据,云平台总平台架构搭建完成并试运行,为20家企业开展了免费个性化定制服务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三是筹备建设泰山创新谷科技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市政府批复同意由市科技局(泰山科学院)、泰安高新区(泰山创投公司)、市国资委(泰山国信科技发展集团)合作注册成立泰安市泰山创新谷科技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泰山科学院与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引进专门服务团队,负责泰山创新谷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二)抓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一是继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泰发〔20172号),提出42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二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在全省首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与8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设立省、市两级风险补偿资金,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坏账损失由省、市、银行三方按比例分担;泰安市首家按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标准打造的泰安银行擂鼓石支行正式揭牌开业,针对科技型企业各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突破传统信贷产品限制,开通科技绿色通道,打造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市在山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库备案的小微企业达到60家,累计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13亿元。三是着力增强创新创造活力。积极培育和繁荣技术市场,开展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备案工作,5家单位获得备案资格;深化科学技术奖励改革,突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科技创新人才梯次培养,完善奖种设立,增设市科学技术合作奖和市青年科技创新奖。对在第三届泰安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45家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给予了创业辅导、创业投资、银行授信等多方位支持。

(三)抓科技招商引智,不断汇聚创新发展源头活水。全力以赴抓招商。2017年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个,总投资约6.38亿元,新增投资9800万元;策划论证项目6个,预计投资1.3亿元;招商洽谈项目3个,预计投资1.2亿元。由我局引进了武汉理工大学精密冲压项目、东北大学硬质镀膜项目已正式落户高新区,并开工建设。二是千方百计引人才。全市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93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7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专家3人、国家特殊津贴专家2人、长江学者3人;泰安华鲁锻压入选省首批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类),享有2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配额;1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4人入选泰山英才领军人才(科技类);泰安市金飞虹织造有限公司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正式启动。三是搭建桥梁促合作。举办了第四届国内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暨人才需求发布对接会,36家高校院所有针对性地发布科技成果340余项,与我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60余项;市政府与12所高校签订高层次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承办了牵手才智·助跑泰安招才引智签约仪式,作为第三十一届泰山国际登山节首次增加的科技板块的重要内容,共征集科技合作项目3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3人。

(四)抓高新技术企业培植,不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培植三强企业。依托输变电器材、非金属新材料、矿山装备等创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辅导16三强企业申报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专项、省西部隆起带科技专项,累计为33家“三强”企业争取省、市科技发展计划及各类补助资金近3400万元。开展三强企业科技创新状况调研服务,梳理20三强企业在科技方面的45条需求,逐一帮助解决。组织三强企业申报并依法享受研发经费按150%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42三强企业税前加计扣除研发经费3.56亿元。制定《泰安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省、市、县5:2:3的比例,我市50家企业共获2016年度企业研发财政补助2349.56万元,获补助额度、企业数量分别居全省第5、第6位,其中三强企业17家,落实补助资金1322.64万元。积极为三强企业提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2三强企业列入2017年度山东省专利导航试点企业及项目名单。我局在市直部门“三强”企业培植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指标纳入全市2017年度区域性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引导县区市党委、政府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落实了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提升了企业申报积极性。围绕高新技术重点产业、产业集群,抓好重大科技项目筛选组装,报送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征集项目7160多项,高新领域已立项1项,进入综合论证7项。积极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审查推荐79家,总数达到139家。在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建设科技研发平台482家,在2017年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估中,5家研究中心评估结果为优秀。路德新材料公司入选首批山东省品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三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扎实推进“1351”工程,认定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2家,总数达到784家。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新增51家,总量达到251家。组织开展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通过注册190余家,审核推荐105家,其中52家已获省科技厅公示。不断优化双创环境,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达到36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分别为7家、16家;新增孵化面积12.3万平方米,总孵化面积74.36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147家,总数超过800家;举办了第三届泰安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市内外88个企业团队,目前获奖项目中已有7个团队注册企业,4个团队入驻各孵化器;组织58家企业团队参加了国家、省创新创业大赛,路德、海天两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其中,路德获得新材料组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五)抓科技创新环境优化,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一是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83.12亿元,同比增长8.9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1%,高出全省平均占比0.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75.85亿元,约占R&D总投入的91.25%,同比增长8.14%。我市连续多年保持了R&D投入占比增幅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确立。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全市发明专利申请1837件,授权425件,分别居全省第9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6件,居全省第7位。新增专利代理机构4家,总量8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合作成立了专利审查和服务泰安实训基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累计7家;新增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累计16家;新增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8家,累计29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64件,专利纠纷立案40件,均已结案。肥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泰安高新区进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行列。农大肥业、路德工程材料分别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三是深入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工作。选派352名科技指导员到贫困村开展精准帮扶,备案234名科技指导员为全市第十一批农业科技特派员,依托5家星创天地、43家农科驿站、66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加强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整合586万涉农科技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强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验收,验收名次位居全国、全省前列。聚焦泰山茶、苗木花卉、肥城桃、大樱桃、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以科技扶贫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打造了一批科技精准示范样板,彰显了科技精准扶贫特色。

?Copyright 2014 泰安市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5017539号   我为网站提意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