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014年泰安市科技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07-10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招商引智和本职工作争先进位为抓手,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单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1科技奖励实现新突破。山东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市企业首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获此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我市获省科技进步奖的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市政府出台《泰安市专利奖励办法》,首次设立政府专利奖。

    2.科技项目立项实现新突破。我市136个项目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共争取无偿支持科技资金达1.35亿元,比去年增长11.6%,科技项目立项数量、层次和资金均创历史新高。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凝血因子类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获支持经费2205万元,这是我市首次获此专项立项。

    3.科技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周满山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这是我市人才首次入选该计划。宝来利来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公示范围。华鲁锻压有限公司引入的高端人才杜如虚教授成功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

    4.创新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启动泰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首批认定产业技术研究院30家。泰安高新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矿山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构建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效益好的矿山装备企业集聚区。

    5.科技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意见》,大力实施“1351”工程,年内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26家。出台《泰安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团队选派管理暂行办法》,首次选派41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及4个团队,助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6.R&D投入实现新突破。2013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59.89亿元,同比增长18.83%,占GDP比重为2.15%,首次与全省平均占比持平。

    (二)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着力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55.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19%,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6个县市区均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可实现高新产值1700亿元左右,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有望实现。目前,5家复审高企和33家新认定高企已通过联合评审、公示,推荐至科技部备案,预计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可达到103家。全市新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企业33家,累计达到432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列入了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和对县市区科技创新考核。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意见》,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调研”,并被列入市政府重点调研课题。

    2.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今年,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累计达到3家;新增山东省院士工作站6家,累计达到23家;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升级为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居全省第四位;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与山东鲁峰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我市挂牌组建“国家应急交通运输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年”活动,新认定市级孵化器6家,新增孵化面积17.65万平米,新增在孵企业113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1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7家,总孵化面积39.78万平米,累计孵化企业达到400家以上。制定《泰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暂行管理办法》,力图通过组织、优化和整合科技资源,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到目前,我市已拥有1家国家级高新区、1家国家级农高区、2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着力做好对上争取和招商引智工作。今年以来,围绕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组织申报了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项目,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8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立项2项、省自主创新专项立项6项、省成果转化专项立项5项、省科技发展计划立项13项;泰山创业投资公司争取省科技成果转化先导资金1400万元。完成技术交易登记 1156项,登记额11.93亿元,同比增长20%;技术贸易合同认证31项,金额2366.1万元。先后举办“2014年武汉——泰安校地科技合作对接活动”、“2014年山东大学——泰安校地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2014年上海大学——泰安校地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120余家重点企业与20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科技合作意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列入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重点项目计划,出台了《泰安市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到目前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3名,其中海外引进6名、国内引进7名;推荐2014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5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其中1人(众志电子李松和)进入国家评审范围。

    4.着力提升农村与社会领域科技支撑能力。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山东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以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创建一批市级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园区,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推广优良品种和优化集成先进技术,“肥城桃提质增效”工程、“樱桃提质增效配套技术开发”工程、“泰山名贵药材”示范工程、“泰山茶”精品工程、“泰山汉麻”精品工程进展顺利,建立精品园6000余亩,制定了16项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新建12396基层服务站点 5个,总数达到了76个;扎实推进148个省农村农业专业信息服务站点和70个省综合信息服务站点的建设。新认定8家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村(乡镇),累计达46家,示范试点主要民生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转化节能减排科技成果19项,推广应用先进实用节能减排技术36项。

    5.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我市加入山东省会城市经济圈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联盟、西部经济隆起带知识产权联盟。泰山区晋升为国家知识强县工程试点区;新泰市和肥城市分别被省知识产权局列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市。至此,全市拥有国家知识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家,拥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县市区3家、省级试点县市区3家。1-10月份,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035件,同比增长1.97%;发明授权201件;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7.29%,居全省第7位。我市3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5项专利荣获山东省专利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全市新增山东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贯标)企业16家。全年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立案29件,调处侵权纠纷立案9件,受理12330举报投诉案件26起,有效维护了专利市场秩序。

    6.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经费支持方式,从单一的财政直接拨款支持,改革为探索运用财政无偿资助、股权投资和种子基金等多种方式并行支持。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出台《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做好省重大专项项目经费检查工作,强化项目承担责任主体的信用意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泰安市科技成果评价暂行办法》和《关于改进泰安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意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评价成果的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在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7.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认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虚心听取并认真梳理了基层意见和建议,组织了局系统即知即改事项整治、落实了市委交办事项整改。积极创建“创新无止境、服务零距离”服务品牌,目前,品牌标识已经确定,12项措施正有序推进。认真落实“3+1”工作体系,市科技局荣膺“五型”机关建设示范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步入全省科技系统先进行列。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我市核心创新体系建设正在平稳起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工作进展顺利,走在了全省前列。启动了市科技局网站改版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建设、创新人才服务网建设等工作,力争实现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的网上一站式整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完善。高层次的创新平台比较欠缺,创新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亮点突出、具有泰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尚没有真正形成。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数较小、占比低,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全省5.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数量少,缺乏具有显著市场竞争优势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和聚集效应不够突出,产业链的关联度还不够高,上下游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套体系。三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特别是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顶尖科研人才和领军创新团队尤为明显,成为制约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Copyright 2014 泰安市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 鲁ICP备 05017539号   我为网站提意见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5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