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加快构建区域科技核心创新体系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建设创新型泰安和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思路
2015年,全市科技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步伐,以构建具有泰安特色的科技核心创新体系为重点,深入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年”活动,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 具有泰安特色的“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实体建设扎实推进,建设泰安市产业技术研究院50家以上。
—— 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1.3个百分点以上;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家以上。
—— 加强国家、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有所突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
—— 取得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要科技成果,全市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数量继续保持前列。
——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7件以上。
——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实现新突破。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核心创新体系
1. 加强顶层设计。着眼于我市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具有泰安特色的“塔型”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建设由国内外高校优势学科与创新平台、科研院所研发力量、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成的“塔尖”,由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构成的“塔体”,由市域内50家以上企业技术研究院和部分骨干企业为基础构成的“塔基”。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双百”目标,即:引进100家研发团队;与100家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联盟,引进3-5家国内外风投公司,打造具有科研开发、成果孵化、技术转化、市场交易、人才培训和高层论坛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2. 创新管理运营机制。统筹整合市内、市外两方面资源,综合运用政府和市场两个手段,充分发挥国有资源的基础支撑作用和民营资本周转灵活、反应灵敏的优势,确保核心创新体系建设顺利起步,尽快运转并步入产出盈利的轨道。成立泰山科学技术研究院管委会作为领导机构,启动规划设计、选址定点、管理团队等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以理事会为执行机构、以监事会为监督机构、以专家委员会为咨询机构的管理运营模式。
3. 加快推进体系建设。站在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加快推进体系搭建和实体建设。进一步摸清现有科研机构、资源和人才情况,为引进人才、团队提供基础信息。深入挖掘,积极培育,新认定一批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壮大产业技术研究院规模。加强与国资部门配合协作,采取灵活高效的融资模式,积极吸纳企业入股,整合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和资本运营公司等方面的资源,为泰山科学院建设提供充实的资金保障。加强与高新区的沟通对接,切实加快泰山科学院实体建设。
(二)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4.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努力破除束缚科技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依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积极推进市级科技计划体系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和经费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加快建立市级科技报告制度,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科技成果的完整保存、持续积累、开放共享和转化应用。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市域内科技资源有效聚焦的新机制。明确市域内各创新园区的发展定位,探索建立科学的考核导向,推进泰安高新区、泰安农高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5. 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健全科技部门与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建立科技企业与银行信贷、创业投资间的市场联动机制,着力打造科技金融平台,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积极投资创投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泰山科技担保资金,创新管理模式,扩大资金总量,增加支持额度;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质押融资业务;落实贷款贴息等科技金融政策,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6. 创新科技管理手段。扎实推进市科技局门户网站改版升级,优化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管理的网上工作流程,并实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进一步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网和创新人才服务网的建设工作,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公共研发、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网上一站式便捷服务;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服务网建设工作,鼓励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完善科技网络服务平台,改进科技管理手段,架起政府与服务对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主体与创新人才之间的网络桥梁,着力打造阳光科技。
(三)继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7. 积极搭建研究开发平台。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设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工作载体。在全市重点产业领域认定和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研发、转化、交易、服务”,组织、优化和整合科技资源,着力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瓶颈。强化企业研发机构运行绩效评估和管理,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企业研发机构不断提档升级,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
8. 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年”活动,扩大孵化器面积,增加在孵企业数量。组建泰安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完善孵化器管理机制,加强孵化器内部运营管理。采取财政资金支持、专业培训、专家辅导、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完善孵化器功能,拓展孵化服务内容,提高孵化效益。扎实推进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网上专利交易平台及专利实物展示平台,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落实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9. 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平台分支机构。立足产业发展实际,面向国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大院名校”优质科技资源,与我市企业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设立科研分支机构。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积极争取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泰安实验基地建设,为做大做强泰安麻类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扎实推进华中科技大学泰山技术转移中心和上海大学、西安交大泰安技术转移分中心共建等工作。
(四)着力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10.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继续深化与中科院、西安交大、东华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重点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关系,重点拓展与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主动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外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争取更多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对接与落地,增强我市科技对外开放水平。引导、鼓励驻泰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开放科技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11.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坚持市场导向,落实简政放权,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办法和指标体系,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跟踪问效机制,将技术转移转化效益作为成果评价和奖励的重要依据,提升科技成果评价、奖励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发挥技术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加快相关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技术交易供需与服务资源,推动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1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扎实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依法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开展泰安市专利奖评选活动,鼓励和调动广大发明者的创造积极性。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不断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培育,继续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能力。
13. 加大招商引智力度。按照“六个一批”要求,签约一批科技合作项目,挂牌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对上争取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好项目。依托我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战略,加大科技项目、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以项目引进带动人才引进,以人才引进提升项目质量。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促进人才优化配置。实施“借智兴业”工程,深化与大院名校交流与合作,力争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人选。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为载体,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好优秀科技人才的团队效应。
(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4.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坚持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支撑,支持输变电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非金属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计划,着力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加快产业化,打造凸显特色优势的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解决好传统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共性技术问题,提升一批传统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15.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我市现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输变电设备特色产业化基地,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在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鼓励处于同一产业集群的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造就一批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努力发展在省内、国内技术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形成规模经济和特色优势。
16. 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1351”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认定、培植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部分科技“小巨人”企业,凝聚科技资源扶优扶强,认真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支持其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成果产业化,鼓励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17.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进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及特派员团队服务作用。推进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市级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强化地方名特优稀农业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评价、提纯复壮、创新利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培植大樱桃、泰山汉麻、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的科技示范样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良种繁育同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工程相结合,生产模式与农业机械化相结合,管理模式同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快推进良种技术+转基因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互联网+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业技术改造模式试验和示范,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18. 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继续开展科技惠民和民生科技示范试点建设行动,推广实施先进实用科技成果,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特色支柱产业。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效除尘、污水处理、水体富氧化等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应用。发挥项目示范带动效应,重点推进金兰奶牛养殖公司利用中科院微生物无害化处理畜禽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着力优化创新环境
19. 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抓好整改落实,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落实整改清单,兑现整改承诺,切实把各项整改任务一件一件落实到位。坚持不懈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好“四联”调研走访机制、局党组“即知即改”六项承诺等经验做法,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办法固化下来,防止“四风”问题的滋生、变相和反弹。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严明党的纪律,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促进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20. 完善科技考核和督查机制。参照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完善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机制,改革以指标增长速度评定创新绩效的评价方式,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专利应用与交易、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等指标的权重,增强创新考核的灵活性、科学性、公平性、针对性,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通过季度通报、半年调度、现场督查等方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1.加强科技宣传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开展分专题系列化的集中宣传和多角度经常性的宣传,宣传党委政府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宣传创新泰安建设的进展和举措,宣传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典型和成效,充分反映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热点、亮点和特点,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实行全市科技系统宣传工作考核,调动做好科技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22.加强科技系统自身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钢班子、铁队伍”,争当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破除阻碍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甘当螺丝钉、做好勤务员、勇当砥柱山、当好铺路石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坚决杜绝“慵懒散”现象。加强廉政建设,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类隐患,杜绝违法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加强“五型”机关建设,创建文明单位,力争实现省级文明单位十三连冠。